查看原文
其他

​美育教育到底多重要?如何熏陶?如何滋养?——美育,激发强大生命力

王崧舟 郑晓眉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美育教育到底多重要?

作者|王崧舟

对孩子而言,
哪些教育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为什么越是那些有真知灼见的人,
他们就越会强调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朱永新:幸福完整的美育——艺术教育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的艺术教育——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


蔡元培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实际上,艺术从来不是艺术本身,而是整个人生观。

小孩子一定要走向艺术,艺术要走向小孩子。

这样小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了成年人就会有大情感、大情怀、大审美、大诗意、大浪漫。

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要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艺术教育必不可少。

艺术教育对于唤醒与塑造儿童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

每个儿童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只是它取决于是否能够被唤醒,又是否在相应的精确之后,能够被综合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

通过艺术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沟通能力。因而,艺术教育也是对美感的唤醒。


艺术教育,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

在一个家庭中,只有当父母从内心爱上艺术的那一刻,这一切才真正发生。

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在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为在所有年龄阶段中,儿童与艺术最近,每个儿童都天生拥有艺术的心灵。

通过艺术的教育,能开发儿童的艺术本能,能使儿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如色彩、声音、韵律等。正因为如此,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主张,在 7-14 岁期间,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

艺术教育有助于提升人的心理调适能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调适能力差,净化能力弱等问题。而艺术由于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与人的身心关系最为紧密,并在人的理性和感性冲突之间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质化、身体化”向“艺术化、审美化”转变,因而具有心理疗治功能的作用。这也是艺术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赎的功能。如通过绘画疗法,让病人释放并表达自己;通过音乐疗法,让病人发泄情绪;通过戏剧疗法,让病人借助于表演回归自我等等,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艺术教育不仅让人学会创造,也能够让人学会合作和交往。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会通过使用一系列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信号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见和建议,对于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样,参加艺术学科的集体学习过程,就是学习合作和交际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而这些素质,对学生当下的和未来的生活都极为重要。


更重要的是,艺术教育有助于人格形成。

儿童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教育,逐渐形成初浅的平衡、空间、架构等意识,并会根据这些来形成和谐的性格,不断滋养精神、涵育生命、圆善人性。艺术的学习过程,在培养记忆、观察等能力的基础上,一定伴随着聚精会神、坚持不懈、有的放矢等,这些是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过程也是促使形成富有个性化的、独特的、稳定的、统整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的过程,无疑对人的当下生活,对今后的成长、发展,对塑造形成健全人格和完美人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王庚飞:美育是什么?美育有什么用?美育和每个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关系?
张建文:构建多维立体的美育课程,为学生幸福完整的人生奠基

来源|王崧舟、守望新教育。
       

美育,激发强大生命力

作者|郑晓眉

我的童年印象里好像没有绘画、音乐课程,一是因为当时农村学校条件差、师资有限,主课老师都配不全,更别说艺术老师;二是当时父母没有这方面的培养意识和培养能力。虽然没有艺术熏陶,但幸运的是还有大自然的美育和放飞的童年。


到了初中,因为青春期的叛逆和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我萌生了辍学的念头。后来在母亲的高压下,勉强混入高中,要不是因为一次学校的画展,我大概会在高中毕业后踏入社会,过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那是读高一的一个午后,我一个人转悠着走进学校举办画展的教室里,现在看来那只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学生作品展览,可当时少有艺术接触的我一下子看到那么多逼真的肖像素描和水粉画时,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我反反复复看了好久,退远了看又走近了看,心里急着想要弄清楚那些栩栩如生的作品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也就在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拼搏的方向,不再是为父母而读书,而是有了自己的追求。周末回家第一时间就告知父母我的想法,考虑到学艺术不菲的开销,父母犹豫着,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看到我渴求的眼神,父母最终还是咬牙同意了我学画画的请求。我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于是高中三年里的每一个周末和晚上我都在校外简陋的画室里度过,那种不知疲倦的精神动力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是被那个画展激发的,可以说那个画展改变了我的一生,或者说,打动我的那个瞬间就决定了我一生所走之路。

偶然瞬间的碰撞却改变了人的一生,可见艺术的魅力!那些最终走上艺术之路的人,想必多少都会有一些难忘的时刻吧!随着社会的发展,美育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出来。当我们习惯于用当下的“绩点”、未来的功名利禄等外在“好处”去诱惑、强制学生学习的时候,教育自然就没有什么办法让学生产生对于学习本身的内在热情了。


而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芬兰教育,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几乎超越所有学科。在芬兰学校课程里,几乎有三分之一都是艺术科目,学生们每天有 2 个小时参与到和艺术相关的活动中。美学家蒋勋说:“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教育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当我们面对天地万物,心中产生美感,于是追求美、学习美,甚至创造美。这其实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最隐秘的内在吸引力。

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的终极目标,都是“人”,是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启迪智慧,而美育在启迪智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在人类文化和文明中,艺术差不多是最早诞生的,比科学和哲学早得多,几乎仅次于工具。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然社会万千变化,但一些人性和本质是不变的。无论东方西方,当面对曹操的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和高更的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时,我们的思维都会被启发,因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往往就是一个伟大的提问者,如一个哲学家,促使我们不断地去感悟人生。

时代在发展,2020 年 6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是一次教育评价大改革,体现了一种自上而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和决心。

那么,在“德智体美劳”诸育中,是平均用力发展的吗?我想应该是五育并举,相互融合的,尤其是美育。试想,如果全部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是“美”的,教育就会变得既有趣又有味儿,也因而更有效,这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里的目标“到 2035 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是相契合的。既然是体系,就不是简单的课程组合,那么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要如何达到这样的美学体系呢?

首先要搞清楚“美育”是一个远大于“艺术教育”的概念。学校教育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把美育看成是贯穿在学校全部教育活动的教学目标,而是把它看成是艺术教师的一项具体工作。其实,美育之所“育”,并不是指向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或人的“知识能力”,而主要是人在面对具体生存现实以及人自身精神需求过程中的个体发展能力。因而,美育应该是伴随人的个体生命始终的,应该是以浸润式的熏陶持续滋养个体心灵意识的自觉,这也是美育与一般知识教育的区别之处。

那么,如何熏陶?如何滋养?

环境育美。

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这么一个案列,说的是伦敦地铁绿色线上的 Elm Park 站曾是一个帮派成员聚集的地方,治安环境非常糟糕。2003 年,伦敦地铁尝试在该站播放古典音乐,以降低犯罪率。神奇的是,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在播放古典音乐后的 18 个月里,该站的抢劫案件减少了 33%,攻击工作人员案件减少了 25%,故意破坏行为减少了 37%。环境中只是因为增加了一个美的要素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学校校园,作为一个育人场所,更应该向美发展。好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走过很多学校,有的学校缺乏美育内容的建设,校园里没有色彩、没有生气;有的学校有美育环境的搭建和布置,却给人一种混乱或者低级别的“美感”;有的学校色彩明亮、内涵丰富,让人心生欢喜。环境美不在奢华,而在内涵。这看似简单的校园环境创设,其实涉及采光、色调、空间布局、装饰、音乐铃声等等要素,而这些要素是否以美的形式体现人文关怀,往往基于学校管理层的审美素养。越是优质学校,对环境的建设就越是重视,让人一进校园就感觉到美的享受,仿佛徜徉在一所公园里,不仅有百花齐放、色彩明亮,更有绿草如茵、树木葱茏之感,且处处有人文关怀,处处有生命活力,处处彰显师生的美育素养。

嘉定的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校园环境方面的创设非常有特色,仅一个细节,就俘获了笔者的心。在面对操场的一面白墙上描绘了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成艺术作品,在操场上跑步和运动时视线所及之处都是一种美的享受。而同济附属实验小学则利用校园科技节“智造校园”主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校园中有待改进的地方,并用“智造”理念改造校园。并利用废旧材料,为校园增添现代科创元素。比如用轻巧的易拉罐创意成未来环保自行车造型;用鲜艳的涂料、美丽的鲜花给废旧的自行车来了个大变身,变成网红打卡地;废旧玩具和塑料瓶被创意为科幻的星空墙壁……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丰富了校园的环境建设,让学生成为校园真正的主人。

如果学校大到整体空间架构,小到标签细节都是美的,久而久之,师生的审美素养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孩子见识过美、经历过美,便不容易被不美所蒙蔽,就会拥有一种力量,本能地去对抗世俗的粗糙。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基于师生发展理念的具象载体,要让人感觉到有所表达又自然而然,让人心生愉悦。它不仅仅只是一个上学的空间,而是学术、艺术的殿堂,又是充满诗意、孕育师生气质的成长之所。

着装育美。

虽然着装是个人的事情,但往往反映一个人、一个整体的精神面貌。学校作为一个整体,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着装都很重要。或许一套美观、有时尚感的校服就能提升孩子的整体形象,唤醒学生心中的审美知觉。

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有要求,却对教师形象的重视不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的优雅、知性气质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记得儿子读小学时,很喜欢他的班主任,回家经常跟我说他的班主任年轻漂亮,他说陈老师一直裙子飘飘地像“仙女”一样,而且笑眯眯地特别美。我想这种感受是质朴的,其实陈老师的年龄远比我年长,因为她精心的着装和优雅的气质,使得孩子喜欢她、崇拜她。试想一位气质高雅、衣着得体的教师走上讲台,一定会让学生赏心悦目,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一位衣着邋遢、不修边幅的老师上课,给人带来不好的视觉感受,一旦一个孩子不喜欢这个老师,对这门课程也就没有兴趣了,谈何教学质量?

课程育美。

美育教学的改革,不仅仅是通过美育课堂,教会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艺术技能,更要让学生们有欣赏美、体验美的机会,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 1~2 项艺术特长,让学生有创造美的能力。因而,要通过学科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各学科的美育内容,积极构建全课程、全过程育美:再现美的教学内容,选择美的教育教学手段,运用美的教学语言,表现美的教师仪态。如音乐教学中的旋律美、声音美,美术教学中的色彩美、线条美、图形美、造型美,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美、形体美、力量美,语文教学中的诗词美、散文美等等。

在课程育美方面,嘉定基于丰富多元的文博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开发了区域特色博物馆课程。如普通小学依托嘉定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展馆校合作,走进嘉定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中国字砖馆等,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绚丽璀璨,拓展学生的审美素养;徐行小学以非遗草编文化为基础,在学校里建设草编博物馆,将培育和践行非遗文化传承深深植根于学校丰厚、独特的地域文化之中。嘉定区实验小学北水湾分校为学生建了一间美术馆,和沪上各个美术馆、博物馆合作,把展览办到学校里,馆长、策展人、讲解员都由学生担任,践行真正意义上“学生自己的美术馆”,美术馆教育的边界被拓宽。

关系育美。

世界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间、人与空间都有一种关系存在。就学校而言,校长和教师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教师和校园环境的关系、教师和学校机制的关系……这些关系纷繁复杂,每一层关系之中是否有体现美育的因素?如何体现美育要素?我想,如果所有关系处理好了,就是一场持久生动的美育,而处理不好就会生发很多问题。学校美育是对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是使人认识“自我”并超越“自我”的重要抓手,是助推师生获得精神解放和自由的有效途径,是使自己有能力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根本保障。

来源|第一教育专业圈。本文作者单位系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本文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1年9月1日出版,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

芬兰落实艺术教育的五大路径——芬兰的艺术教育为什么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汪正贵:用艺术教育培养完整的人

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美育应是超越功利的,不是为了升学和考试而设的一门课程

张建文:构建多维立体的美育课程,为学生幸福完整的人生奠基

王庚飞:美育是什么?美育有什么用?美育和每个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关系?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